当前位置: 首页纸业资讯国内动态正文

抓实抓细减塑目标任务 引领绿色生活新风尚

发布日期:2020-07-24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今年初印发实施的新版“限塑令”——《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提出到2020年底,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为顺利完成2020年塑料污染治理各项阶段性目标任务,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供销合作总社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对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压实各方责任,细化执行标准。

2020年底目标:落实落细目标任务

“塑料吸管还能不能用了?”“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是啥?”“超市的连卷袋也被禁了?”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公众对于禁限的塑料制品品类大多还处于比较“模糊”的认知状态。

为解答公众疑惑,减少理解偏差,《通知》明确了2020年相关塑料制品禁限管理的细化标准:一是对相关国家规定早就明令禁止的品类作了重申。例如,2007年列入禁止生产、销售类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和2017年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禁止生产、销售的厚度小于0.01毫米聚乙烯农用地膜。二是对容易在自然环境中积累或存在泄漏风险的品类,明确了2020年底政策要求。例如,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有意添加塑料微珠的淋洗类化妆品和牙膏牙粉。三是对生活中常见的一次性塑料制品进行了禁限管理范围界定,明确到2020年底在部分地区和场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一次性塑料刀叉勺、一次性塑料吸管。

一次性塑料制品这么多,为什么先禁限这些?一位受访专家表示,这些环境泄露风险较大的品类是塑料污染治理的关键。“以超薄塑料购物袋为例,其更容易向环境泄露而引发环境污染问题。”不同塑料品类的产品形态和品种不同,其易泄露性也是不同的。他进一步解释说:“超薄塑料购物袋较难收集、规范化处置难度大,更容易向环境泄露。”另外,一些塑料制品污染量虽然不大,但具有积累性,该专家坦言,“有些淋洗类日化产品中的塑料微珠会随着污水系统进入自然环境,可能带来累积性的环境影响和危害。”

当然,禁限也并非“一刀切”,比如塑料连卷袋、保鲜袋、牛奶饮料食品外包装自带的吸管等目前仍可使用。值得一提的是,细化标准充分考虑到在一些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期间的特殊情况,并且将根据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动态更新调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要从一个购物袋和一根吸管开始,培养新的生活方式。受访专家表示,“从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次性塑料制品着手,能够引导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绿色消费习惯,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

齐抓共管:各部门各地精准施策

事实上,“限塑”早已成为全球共识,近年来,多个国家都出台了“限塑令”,国际机构和NGO(非政府组织)也发出了塑料污染治理的倡议。

2018年,欧盟委员会通过《关于提请欧洲议会和理事会通过减少特定塑料产品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指令》,提出了针对部分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禁限措施。

2019年5月,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在日内瓦一致通过了对《巴塞尔公约》的修订,将控制塑料垃圾的跨境转移和处置纳入法律约束的框架。

同年,日本制定了《塑料资源循环战略》,并将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治理列入当年G20峰会的重要议题。

而中国,已经开启一场分地区、分领域、分阶段,从理论走向实践的“白色污染”治理战,提出了应对塑料污染治理的“中国方案”。

据悉,目前有关部门已经积极行动起来,提高政治站位和使命意识,细化部署、压实责任,为实现2020年阶段性目标做好准备。

市场监管部门已将涉及禁限的塑料制品纳入年度执法稽查工作要点,指导北京市于今年5月1日起启动了塑料袋专项整治行动。商务部门正在积极落实固废法要求,研究制定商品零售和电商外卖等企业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年度报告制度,指导集贸市场建立购物袋的集中购销制度。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正在组织开展可降解材料关键产品攻关,推动可降解材料产业化发展。住建部门正在结合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加大塑料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处置,指导已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城市统筹做好减塑工作。交通运输部门将塑料垃圾治理纳入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整治工作,加大港口塑料垃圾收集设施建设,加强对船舶违规排放塑料垃圾的查处。民航、铁路、邮政等部门也正在积极推进民用航空、铁路运输、快递等领域塑料污染治理工作。

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形成不会一蹴而就,需要综合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执法部门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更需要各地方的积极推动落实。

据了解,目前全国已有约1/3省份出台了省级实施方案,结合各省实际,提出了应对“白色污染”的解决方案。

2月10日,海南省发布《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这也是新版“限塑令”之后,国内首部针对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地方法规。海南省还宣布,今年4~11月份将分步骤、分阶段组织重点行业和场所率先开展“禁塑”试点工作。

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整体部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

青海省有关文件要求坚持有序治理,充分考虑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差异,按照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原则,区分省会城市、地级以上城市、县城和生态功能区,分步骤、分领域、分区域,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污染。

河南省则设立了郑州、洛阳、濮阳、许昌4个试点市,提出2020年底前在试点市建立健全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管理制度体系,城市建成区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与此同时,《通知》也进一步压实了地方责任,要求各地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做好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大工作落实力度。8月中旬前出台省级实施方案,细化分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督促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地级以上城市等结合本地实际,重点围绕2020年底阶段性目标,分析评估各领域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提出可操作性、有实效的具体推进措施,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绿色消费:需要更多积极参与的“行动派”

对于塑料污染治理而言,改变一次性消费习惯,积极寻找环保替代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事实上,可替代产品种类多样,一场时尚又环保的“实现减塑之旅”正在开启。例如,很多商超提供了无纺布袋、环保布袋替代塑料购物袋;一次性可降解塑料吸管正在被应用和推广;很多具备条件的餐饮企业为消费者提供了可重复使用的餐具,一些快餐企业也在积极使用一次性竹木制或可降解塑料餐具作为替代产品。

同时,改进包装设计,推广新型包装也是塑料减量的好办法。近日,一家餐饮连锁品牌宣布消费者可通过新型杯盖直接饮用不含固形物的冷饮,较好代替了“吸管+杯盖”的组合,通过在食品包装上的减塑行为,逐步停用塑料吸管。据了解,这一减塑举措将于2020年内覆盖该连锁品牌旗下中国内地所有餐厅,预计能够减少塑料使用400吨。另外,一家外卖企业则不断促进包装企业和商家合作,推出“零塑披萨盒”等新型环保包装。

受访专家表示,对于消费者来讲,形成“减塑在行动”“减塑有我”等绿色消费意识极为重要。对此,该专家建议:“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公众宣传,凝聚社会减塑共识。同时,各地、有关行业协会和零售企业要引导消费者从自身我做起,例如购物时自备可循环布袋,需要购买购物袋时优先选择使用可循环购物袋和可降解塑料购物袋等。”

值得一提的是,不必担心替代产品所需的原料供给。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2020年底目标任务涉及的范围内,不可降解一次性购物袋、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及不可降解一次性刀叉勺等塑料制品消费量预计约30万吨,无纺布、竹木、纸等替代品原料充足,可降解塑料原料的年供应量约40万吨,可以满足保障替代所需的原料供给。

与此同时,为推动形成替代产品的有效供给,相关行业协会正在积极组织零售、餐饮企业与替代产品生产企业供需衔接。有关部门也在积极推进完善可降解塑料标准、标志、标识体系,增加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市场辨识度。

塑料污染治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各部门协调、上下联动,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积极参与,全社会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王磊

稿件反馈 

中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该文章系转载,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如有漏登相关信息或不妥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网友评论
 
 
最新纸业资讯
访谈
纸业资讯排行
最新求购
南京中纸网资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0 苏ICP备10216876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20501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716号
视频号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