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宜宾,是有着“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的传统工业重镇,在向绿色生态产业转型的大潮中,宜宾造纸厂这座有着近百年历史的造纸厂挑起生态产业大梁,打造了一条以竹为主的生态全产业链。
众所周知,造纸厂是污染源大户。那么,宜宾造纸厂是如何挑起生态产业的大梁的呢?近日,“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活动四川站来到川南,走进这家老牌国企一探究竟。
上世纪90年代,宜宾开始兴办土法造纸厂。据宜宾市环保局统计,当时这样的企业共有1000余家。造纸厂产生的碱性废水排放到河里不光会让河水变臭,还能杀死水中的鱼虾。即使废水在下游被稀释,其危害仍很严重。
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换回绿水青山,近年来宜宾市下大力气整顿造纸厂,宜宾造纸厂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
宜宾造纸厂董事长易从告诉记者:“我们首先是确定了要整体搬迁,远离市民居住区由原址搬迁至宜宾南溪区裴石轻工业园区,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厂区。”
整体搬迁后,宜宾造纸厂的环保工艺进行了升级换代。记者看到在造纸厂污水处理区出口,有一缸金鱼游动。易从介绍说:“这缸鱼是最直观的展示,经过处理的污水就要养得活金鱼。详细的指标在电子显示器上可以看到,我们每项指标均远远超过国家标准。”
污水处理只是治标,原料问题才是根本。搬迁后的造纸厂依然采用木浆造纸,木浆来源于长江两岸的速生林,常年砍伐已经供不应求,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无奈之下,宜宾造纸厂开始从国外进口木浆。
“进口木浆的成本越来越高,造纸厂生存面临很大危机,转型是必然要走的路。”易从说。
宜宾是全球竹类最宜生长的地区之一,竹林面积达312.4万亩。靠着“金山银山”,宜宾造纸厂为何早没有想到用竹浆代替木浆,反而舍近求远去进口?易从一语道破其中难处:使用竹浆的技术难关一直无法突破。其次纸浆用竹对品种条件苛刻,并非所有竹类都适合,在宜宾没有成片成规模的纸浆竹林,零星砍伐成本反而会比进口木浆高。
2014年,宜宾造纸厂走上了绿色生态产业转型的路子。经过多次实验,宜宾造纸厂建起了木浆竹林生产基地,筛选培育出一种叫“梁山绵竹”的品种。2014年,造纸厂开始租用山地培育发展新品种。
在宜宾南溪区刘家镇,60多岁的老人刘文秀告诉记者:“我家的一亩多地承包出去以后,每年有800租金。竹林下养鸡一年也可以贴补些家用。”
“我们用竹浆造纸,首先是带动了老百姓种竹的积极性,纸造得越多,竹林种的越广,这样山就绿了。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发展林下经济,在竹林里养鸡、养猪,让老百姓靠竹子致富脱贫。最后,我们要搞农家乐,让旅游参与进来,进一步提高竹林的附加值。”易从信心满满地说:“目前,我们已经做到了100%使用竹浆造纸,规模达37万吨/年,较搬迁前大幅提升了147%。企业达到了原料调整、产品调整、技术进步、规模提升、环保领先,实现了转型升级的发展目标,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污染“大户”,走向生态产业,这也是整个宜宾纸业前行的方向。据宜宾市环保局有光负责人介绍,宜宾市1800余家土法造纸厂的关停拆迁工作目前已全部完成,数条长江支流、小溪开始重现清澈。
责任编辑: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