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纸业聚焦纸业聚焦正文

连四纸与连史纸的区别 连四纸名称由来

发布日期:2018-09-11

铅山唯纸利天下,据清代武英殿刻书《古今图书集成》中记载,代的铅山纸已名播天下。因造纸业的发达,《中国史纲要》中将铅山列为明清时中国五大手工业中心之一。连四纸的出现应在代,这种纸采用当年初发两对芽叶时的嫩竹为原料,用铅山当地野生的草本植物做纸药,用帘皮手工抄制而成。不同帘皮上的帘线将纸张分成三、四、七等规格,称之连三、连四、连七。因连四规格出现最早、应用最为广泛,故统称“连四纸”。另一说是相传是福建邵武连姓兄弟二人经过多年研制,精工抄造而成,因他们排行老三,老四而得名。

铅山连四纸闻名全国,制作精良,质量上乘,生产量大,历史用纸遗存极丰,凡涉及古籍书画金石拓本印谱等纸质文物的专家学者和收藏家,重要的一课就是学习鉴定铅山连四纸。明高濂在《遵生八笺》论及代纸品,赞其为“妍妙辉光,皆世称也”的精品。一度成为宫廷档案用纸。古代书画名家、文人墨客能得到皇上御赐的铅山正品连四纸,皆视为荣膺乡里的大事,官府、文人骚客亦将连四纸作为友好往来的礼品相赠。

铅山连四纸

铅山属江西省上饶市,旧时为广信府的地界。这里曾是明代官办造纸局所在地,铅山、玉山、永丰一带彼时为南方最重要的造纸重镇和纸张集散地。江南著名的河口纸市就在铅山,“樟树药材景德镇瓷,吴城木头河口纸”正是当年铅山手工制纸业繁荣的写照。根据史料记载,广信府一带曾是南方著名的皮纸产区,至明代时渐以竹纸及竹皮混料纸为主,《天工开物》中关于竹纸工艺的描述便出于此地。大约到清初时开始生产竹料连四纸,在康熙年间的《江西通志》中曾有记载“上饶县有黄白表纸,亦有连四纸,俱不甚佳”,说明此时的工艺还不够成熟。从现存的实物来看,高质量的漂白竹纸大概从清中期之后规模化出现,到清末发展至鼎盛。

近现代以来,铅山连四纸曾一度衰落,甚至濒临消失。幸而近年在当地政府和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下,铅山连四纸的生产得以恢复,并且很快就复原到较高的制作水平。从工艺上来看,铅山连四纸至今仍坚持传统的石灰、纯碱多级蒸煮和日光漂白,仅蒸煮环节就有一次灰蒸和三次碱蒸,工艺的精细和复杂程度为各类手工竹纸之最。如此精工细作制成的纸张自然也是细腻洁白,绵软柔滑。纸君曾在显微镜下对比过各类竹纸的纤维形态,铅山连四纸能将直挺的竹纤维处理的柔软弯曲,杂细胞也非常少,足见其制作的功夫之深。

连城连史纸


福建的三明、南平、龙岩一带历史上曾是重要的竹纸产区,其漂料连史纸主要出自连城县的姑田镇,所以也称姑田连史纸。这里的连史纸生产在民国时一度达到顶峰,成为当时福建地区主要的手工纸品种。连城传统的连史纸在工艺上跟铅山连四纸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采用石灰、灰碱多级蒸煮和日光漂白。区别主要是在沤料时采用竹塘浸沤,铅山则为淋沤,其次在碱蒸次数上比铅山要少。工艺上的差异使得成纸质感略有不同,但整体上还是比较近似的。

跟其他地区的手工造纸发展境况类似,到八九十年代以来连城连史纸生产日益衰落,一些纸坊也放弃了传统的工艺,改成新式的烧碱蒸煮加化学漂白,甚至一度将纸名也改为连城宣纸,自废武功也是没谁了。近年来得益于传统文化的复兴,一些纸坊着手恢复传统的连史纸制作工序,纸张质量也逐渐精进。但遗憾的是,网上许多连史纸的宣传资料都将制浆工艺的部分略去,讳莫如深,不知道是几个意思。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如有漏登相关信息或不妥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网友评论
 
 
南京中纸网资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0 苏ICP备10216876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20501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716号
视频号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