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纸业资讯国内动态正文

经典再包装 出版单位方能走得更远

发布日期:2022-09-14   来源:图|文 北京开卷

新冠疫情虽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人们探寻世界的脚步,但是阻挡不住人们继续阅读求知的热情。疫情以来,很多人由于居家时间的增多,阅读的时间变得充裕,这在客观上加大了全民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那么就大多数人来讲,所钟情的图书都是哪方面的呢?近日,笔者看到的开卷发布的“2022上半年虚构、非虚构、少儿类销量领先图书”,在虚构类领先图书中,经典图书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和笔者的推测不谋而合。居家的日子、闲暇的时光,唯有手捧经典图书,才能让心灵有安放之处。即使有的经典读过,但是哪怕是第二次、第三次阅读,都会有意想不到的启迪和感悟。

2022上半年虚构类零售市场销量TOP30

笔者注意到,虚构类零售市场销量TOP30中,多为《三体》《活着》《百年孤独》《平凡的世界》《人生海海》《红楼梦》《围城》《文城》《白鹿原》《红岩》《创业史》等广大读者耳熟能详的经典图书。这其中,既有流传几百年的经典,如《红楼梦》;也有流传了60多年的红色经典《红岩》《创业史》;更有流传几十年的经典《活着》《平凡的世界》《白鹿原》;还有近年来流传的新经典,如《人生海海》《三体》《文城》等。

由此可见,无论新老经典在时空上跨度多大,但都会以相同的方式,以巨大的思想内涵、艺术魅力、人生张力在打动着今天的读者。

经典之为经典,在于历久弥新

人的生命有限,用来阅读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读到更多更好的图书来充盈精神世界,是每个爱阅读的人经常思考的问题。其实,多读经典作品就是一个便捷的方法。常读经典,多看精品,能让人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

举凡具备经典要素的图书,都是读者检验、时间磨砺的集大成者。它们不但是传世精华、文化的里程碑,还是感人至深的佳作。《围城》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只是一些由作者琐碎的见识和经历“拼凑”成的情节。就一般情况而言,这样的作品不太会吸引读者,但钱钟书把语言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精言妙语是这部小说的最经典之处,也是最值得赏析的地方。

笔者记得当年读这本书时,总是不停地暗自叫好,为作者的智慧、作品中的精妙描写而着迷。作品虽然描写的是旧中国时代的一群知识分子的生活,但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却是跨越时空的,即使在今天,仍然有着极大的启迪作用。

而众人皆知的余华代表作《活着》,于1992年在《收获》杂志首发,随后出版单行本,至今已有30年。《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一生,也将中国大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凝缩其间。到今天,已被译介至英、法、德、意、日、韩、俄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国内外多个文学大奖,余华也凭借这部作品于2004年获得法兰西艺术和骑士文化勋章。

这本书也是笔者在夜深人静之余一个字一个字阅读的,虽然全书字数不多,但却精妙地通过一个人写出了中国农村的变迁。这样的描写,没有对中国农村的深刻观察是绝对做不到的。

经典让阅读走深

笔者还在销量TOP30中看到了《创业史》的身影。这是笔者在1978年刚上大学时系里老师要求必读的书目。这样一部反映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巨变的作品,依然被当代读者所喜爱,和作者柳青用生命的代价,用真心的情怀,扎根陕西皇甫村14年,真心做一个农民,和农民的命运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可见优秀的作品,哪怕描写的时代和如今相距甚远,但是其影响力并不因为时代的隔阂而有所减弱。

此外,今年是《三体》大年,《三体》改编的影视剧即将播出,各种《三体》文化沉浸式体验馆也纷纷落地,这些都将反向带动《三体》图书的销售。《三体》的持续热销,说明了广大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对科幻文学的钟情,对有分量的科幻经典的认可和新的期待。

记得曾有人对当代80种中外综合性推荐书目进行统计,结果是经典图书被推荐的次数最多,而众多出版社也不断推出它们的原本、注释本、译本、改编本、绘画本等等,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

可见,无论是传统经典,还是当代经典,都是我们提高自身素质,汲取文化精华的有效通路。任何一家出版机构,都应当有自己的经典书目,这些图书不但是自己的看家书,也是维系与读者紧密联系的重要纽带。

经典要赋予时代因素

很多人误以为,出版机构出版经典最为便捷,如果是公版书,简单拿来出版就可以了,又省力又有一定的市场收入,其实未必。

一般来讲,出版经典,需要出版人的再策划、再包装。要考虑为什么、怎么样去出版经典?以《红楼梦》来讲,搜索电商网站可以发现,几百家出版机构出版了上千种版本,但为什么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这个版本进入榜单呢?显然是这个版本虽然出版了几十年,但是经历了图书市场的严峻考验。

出版机构的经典看家书,并不是每年拿出来直接印刷就可以了,就绝大多数经典而言,需要赋予更为浓烈的时代因素。如开本、字号、装帧设计、出版前言、新版说明、编后记等。

以出版公版经典为例,绝不是把进入了公版领域的名家作品随便拿来一本,照猫画虎,重新设计一下封面、重新制作出版那样简单。而是要通过挖掘其存量,提升出版品格,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制作全新的版本,带给读者更多的知识内涵和全新阅读体验,通过深层次的二次开发,增加其“附加值”。正如专家所建议的,要在索引、编排、校订、设计上都精心、讲究,追求卓越版本,做成看家书、精品书。

笔者一直以为,一家出版机构,几十年来能有一本或者几本能每年重印的经典书绝对是该社的一大福分。这个福分来自读者的高度认可和图书市场的严格检验,更来自出版机构的不断创新和探索。

就一本经典来说,应当满足读者的多方面需求,如收藏版、繁体字版、拼音版、双语版、精装版、英文版,赏析版,还可以多册套装。便于读者在不同的场合阅读。

经典不能止步,阅读需要提升。对经典出版,不能满足于单一的再版,还应当借助再版的契机,通过营销宣传进行同频共振的导读,唤起读者的阅读热情,挖掘经典所蕴藏的时代因素,全方位、立体化开掘经典的现实意义,以此践行出版人的全民阅读推广人的责任。

【关于作者】

赵强,曾用笔名朝翔、远航、公随等,资深出版人、编审、知名时评人、专栏作家,曾在出版业工作近40年,在多家出版机构任职。多年来,共策划、主编、责编少儿、文艺、社科、科普等方面读物300多种。

著有杂文集《楞客天下》《出版行旅——总编辑手记》等7种,在100多家媒体刊发近2000篇杂文、评论、散文等。其中,近年来尤其关注出版业的走向与行业发展的难点、痛点、热点,发表有出版评论300多篇。同时也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发表了大量的社会评论。为北京杂文学会会员,至今仍笔耕不辍。

责任编辑:一一

稿件反馈 

中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该文章系转载,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如有漏登相关信息或不妥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网友评论
 
 
最新纸业资讯
访谈
纸业资讯排行
最新求购
南京中纸网资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0 苏ICP备10216876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20501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716号
视频号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