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纸业资讯高端访谈正文

【记忆】广州造纸厂:一部浓缩的时代变迁史

发布日期:2020-04-07   来源:中纸网

成立于上世纪30年代的广州造纸厂(现广州造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纸)是近代中国工业崛起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从抗战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广纸一路走来,承载了几代广州人的记忆。广纸是中国第一家生产新闻纸以及第一家采用全废纸生产新闻纸的企业,厂区占地80万平方米,总资产100亿,产能60多万吨,在致力深耕造纸主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物流、物业、环保等新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8年七七事变纪念日当天,中纸网记者来到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珠江街的广纸,见到了有着广纸“活”历史之称的工会主任郭建平先生,听他解说广纸的前世今生……

郭建平

广纸两大功臣 留学是为归来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粤系军阀代表陈济棠提出‘建设新广东’的口号,大力发展广东经济。当时,陈济棠发现中国没有自己的新闻纸,而这时报业发展迅猛,需要大量新闻纸,所以陈济棠就想要建一个新闻纸厂,也就是广州造纸厂,当年叫广东省营制纸厂。”聊起建厂初衷,郭建平侃侃而谈:“当初建厂时专门筹巨资从国外引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造纸设备,还特意找了刘宝琛和陈丕杨两位有留洋高级职称的人才分别担任原厂长和总工程师。”

广州造纸厂成立的最大功臣非刘宝琛和陈丕杨两位前辈莫属,虽然82年过去了,两位前辈也已离世,但他们的故事日久弥新,广纸的发展也会因他们的付出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广东省营制纸厂大门(老照片)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刘宝琛投入到反帝主义斗争,曾因反动被抓入狱。出狱后,面对中国政治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刘宝琛决心留洋求学。

1920年,刘宝琛考取“庚子赔款”赴美留学名额。“求学前孙中山先生还曾留书表示希望当面告诉刘宝琛工业救国的道理。”郭建平介绍,在美深造期间刘宝琛专攻造纸化学工程,1922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后,得到一名教授引荐进入美国北大造纸厂实习,于1928年学成归国。“刘宝琛个子不高,虽为理工科出身但却很有文学功底。广纸大堂现存的碑文便出自他手,碑文的内容为整个广纸的筹备建设过程,并希望后人能够传承前辈精神,把中国造纸业发扬光大。多年以来,广纸人谨记于心,并通过努力让造纸工业不断发展。”郭建平告诉记者:“除了原厂长刘宝琛,总工程师陈丕杨同样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并首创了用马尾松造纸。”求学期间,陈丕杨曾专门研究以马尾松为原料造纸。最初,国外的专家都认为马尾松因为纤维短不适合造纸,但陈丕杨却坚信马尾松可以造纸,为此他曾拉了一些木头到瑞典做实验,最后实验成功。“因马尾松在两广地区大量种植,所以后来成立的广纸,在几十年的生产过程中也一直使用马尾松作为造纸原料。”郭建平自豪地说。

广纸集团现存碑文

广纸“活”历史 讲述背后故事

“当年那台从瑞典卡士达机械厂订购的纸机,广纸一直使用。整个工厂在广州市郊外南石头,1936年5月15日,广东省政府主席给广纸提词并作为建厂时间。经过安装、试车,1938年8月成功生产出了一批纸。”郭建平表示,当时生产出的这批纸准备用于广东省政府庆典活动,但此时距离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一年有余,日本人已从大亚湾登陆直逼广州,庆典活动被迫取消。1938年10月,政府派遣工兵想要炸掉工厂不留给日本人,但刘宝琛和陈丕杨“以身殉机”的决心最终保住了这些设备。事实上,早在1937年日本轰炸广州时,广纸就曾因周边插满了瑞典国旗而幸免于难。但是到了1938年广州沦陷,日本海军部霸占纸厂并勾结日本商人恢复生产,1940年将广纸重金外购的造纸设备运到了日本,历时3年安装,于1943年7月试机并投产,合产各类纸张18389吨。

随着郭建平的描述,一波三折的广纸发展史慢慢展开。

1940年广纸设备被劫后情形(老照片)

广纸“活”历史的称呼郭建平当之无愧,他对于事件的详细描述以及数字的精准记忆,令人叹服。“抗战胜利后,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宋子文命刘宝琛和陈丕杨作为专员前往日本进行交涉,誓要将广纸的设备追回来。”郭建平称,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派驻日代表团抵达东京,办理日本赔偿和归还我国被劫物资事宜。1946年8月6日,中国驻日代表团通过盟军总部饬令日本政府查复并归还广州造纸厂全部被劫设备。但日本资本家诡称运到日本勇拂纸厂的设备是日本再生制纸株式会社以150亿日的价格向汪精卫政府购买,且运送时该批设备已破旧不堪,部件丢失过多,仅有256件。1947年9月30日,刘宝琛、陈丕扬赴日。两人在位于日本北海道的勇拂纸厂看到设备时就坚信其为抗战时期被劫的广纸设备。1948年2月23日,两人又和代表团成员一起实地查勘后发现,日军共劫走纸厂机器附属设备多达2143件。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尤其是如此艰难的追讨。1948年5月27日,盟军总部作出决定,要求日方将这些设备悉数归还中国。面对如此情况,日本资本家一方面故意拖延,另一方面煽动勇拂工厂员工闹事,甚至还对刘宝琛、陈丕扬二人威逼利诱。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陈丕杨作为广纸筹建中专门负责技术的人员,曾亲自参与了设备的订购、监制以及设备进厂后的安装,他手里握有纸机大量珍贵的数据资料,使得日本人无法抵赖。1948年7月7日,被劫设备开始拆卸。10月13日,设备从北海道启运后抵达广州黄埔港。历时8年,这台时值900多万美的纸机终于回到了广州。1950年12月30日,这台离开广纸十年之久的纸机抄出了解放后的第一张新闻纸。

陈丕扬和运回的设备(老照片)

刘宝琛交涉成功后回国述职(老照片)

创新发展 开启与时俱进新征程

机遇有时不招呼就会到来,因为硬件的领先,广纸享受到了“特殊照顾”。

“新中国成立后,广纸有两台世界最先进的日产25吨纸机。据当时到厂指导的苏联专家称,像这样的纸机全球一共有十台,除了广纸的两台其他都在发达国家。专家提议把广纸扩建,于是广纸被列入了国家的‘一五’计划。”郭建平表示,广纸作为华南地区一个重要的新闻纸生产基地,生产能力、生产技术等各方面都表现良好,在当年的九大新闻纸厂中名列前茅。

苏联专家到广纸(老照片)

国家一五计划(老照片)

“在广纸有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即‘529’”。 郭建平说道:“1956年5月29日,毛主席莅临广纸,视察车间,并在现场询问了纸机的一些生产情况。随后,主席看到木头制浆遗留的残渣用于烧火做饭后指示应将其利用起来。为了完成指示,广纸几代人做了很多技术改造。直到90年代,广纸引进先进废渣处理设备后才真正实现资源全部利用。”这次莅临对广纸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2006年,9号机项目的全面动工意味着广纸将在南沙打造一个现代化、环保型的造纸基地。”郭建平表示,进入21世纪,为适应城市发展,广州市政府分阶段实施“退二进三”(退出工厂生产的第二产业,进入服务的第三产业)新型城市发展战略。从长远的工业布局上看,为适应这一时代要求,地处市区中心位置的广纸决定实施搬迁。2010年1月25日,广州环保搬迁项目在南沙举行了动工仪式。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广纸从南石头旧厂搬迁到了南沙,而这也成为了广纸历史的新转折点。“搬迁后的广纸通过生产技术的环保升级、组织架构的优化调整和管理、经营体制的不断完善,重新获得了新的生命力。”郭建平感慨道。

广纸南石头旧厂

“承载历史,创造未来”这句当年广纸启动环保搬迁时许下的誓言,正在一点点的现实。广纸人正时刻准备着为党报、党刊提供最有力的后勤资源保障。

广纸南沙新厂


稿件反馈 

中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文为中纸网资讯中心原创,如需转载需经我司同意,本网保留追究的权利。
 


 
网友评论
 
 
最新纸业资讯
访谈
纸业资讯排行
最新求购
南京中纸网资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0 苏ICP备10216876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20501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716号
视频号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