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纸业资讯国内动态正文

建好环境污染治理率先区

发布日期:2020-10-22   来源:宁夏日报

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宁夏新的时代重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应有之义,是宁夏建设环境污染治理率先区战略定位的重要举措。按照相关部署,“十四五”期间宁夏乃至全国还要打升级版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多重背景要求下,需扎实推动《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落实,从严对标、统筹规划,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力促进建设环境污染治理率先区战略目标的实现,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奠定生态环境基础。

以空气质量改善为目标,稳定大气治理成果

《实施意见》指出,要稳定大气治理成果,确保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当前我区大气环境质量面临着易受沙尘天气影响、氮氧化物、臭氧排放增加和终端减排空间缩小等多重压力。为此,一是要加快推进国土绿化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治理。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全面推行草原禁牧制度,加大禁牧封育力度。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开展无集中供热区域清洁取暖试点示范,不断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加速推进火电、钢铁、焦化、水泥等重点行业排放提标改造,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严防汽尘,建立机动车监管制度,完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推广使用新能源车。二是要加强非常规污染物排放控制。对“散乱污”企业进行全面整治,实行拉网式排查和清单式、台账式、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VOCs管理体系。强化无组织排放控制,实行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加强油品储运销、汽修行业、移动源、施工面源和餐饮油烟管控,推动干洗行业VOCs治理。实施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采用烟气脱硫脱硝集成化技术与成套设备,加强钢铁、火电建材、电解铝等行业硫氮协同控制。三是要推动工业园区绿色转型。实施园区绿色技术和智能改造,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持续推进电力、化工、冶金、有色、建材等行业工艺改造,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污染减量排放。积极发展园区循环经济,完善集中供热等配套设施,促进上下游企业间的联系,实现副产物与废物交换、能源梯级利用,形成园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确保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目标可达。

以入黄水污染控制为抓手,全面治理水体污染

《实施意见》指出,要全面治理水体污染,提出确保黄河干流断面水质Ⅱ类进Ⅱ类出这一庄严承诺。当前我区仍然面临着水污染防治形势严峻,城乡饮用水存在风险隐患,城市黑臭水体情况复杂等情况。为此,一是要加强沿黄污染控制。加强工业废水治理,推动沿黄1千米范围内高污染企业迁入园区,严禁在黄河干流1千米范围内新建高污染项目。加强农业面源治理,进一步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总量,实施农田退水污染综合治理,推进生态沟道、污水净塘、人工湿地、植物隔离条带等生态拦截净化工程,加强农业退水循环利用。二是要加强水源地保护。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体系,解决好水源保护与耕地开发之间的矛盾。严格保护地下水资源,开展水源地保护专项行动,强化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依法关停贺兰山、六盘山、罗山工业和农业灌溉地下水开采井。实施城市供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银川都市圈供水工程,加快完成备用水源或应急水源建设。三是要深化城镇污水处理各环节的“提质增效”。加速弥补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不足的步伐,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收集和处理。实行排放口“身份证”式管理,将“河长”职责落实到每一个雨水排放口,严防新的污水直排口和污水雨水混排口的出现,保障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健全污水处理收费政策,补偿污水处理污泥处置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合理收益。

以夯实基础工作为重点,有效防控土壤污染

《实施意见》指出,要有效防控土壤污染,就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等指标设定目标。目前我区土壤污染防控方面面临着前期等基础工作相对滞后、部分农田地块重金属超出背景值和城市垃圾分类统筹推进相对缓慢的问题。为此,一是要夯实底数详查和信息化工作。建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完善土壤质量分类清单和基础数据库,严格污染地块准入管理。以黄河两岸、沿湖、工业园区等区域为重点,着力推进重点地块土壤污染调查。完善土壤环境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地方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高效土壤污染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二是要制定重点行业土壤环境保护规划。研究制定酿酒葡萄、枸杞等宁夏重点农产品用地土壤环境保护规划,确保土壤的安全利用。划定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土壤环境重点监控区,建立农业生活开发用地调查评价制度。三是要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理水平。建立健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网络体系,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全过程监管,切实提高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效率。研究出台补贴计划,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和动力,从源头提高分类水平。推动绿色生活方式转变,减少包装垃圾,实现包装垃圾的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循环利用。

责任编辑:王磊

稿件反馈 

中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该文章系转载,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如有漏登相关信息或不妥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网友评论
 
 
最新纸业资讯
访谈
纸业资讯排行
最新求购
南京中纸网资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0 苏ICP备10216876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20501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716号
视频号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