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生纸业15万吨特种纸技改项目,去年底动工,投资数亿,计划对原有浆料输送系统的配套管网进行改造,不仅全面提升现有污水处理、供电、空压机系统能力,还要拓展DCS及MES自动控制测试系统应用范围,增配复卷机,新添长网多缸特种纸机,形成年产15万吨食品医疗特种纸产能。项目建成达产后,年产值有望逾10亿。
技改项目施工现场
【一线探访】
近日,川观新闻来到位于乐山市犍为新型工业园区的四川凤生纸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5万吨/年特种纸技改项目施工现场,项目副总指挥申群林正在了解设备进场准备情况。“项目力争年内完工。”他说,得益于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以及科技创新,项目投产后,企业的年产值将实现倍增。
“四大发明”之一的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
“项目的仓储系统是按照高度智能化的要求来进行建设的。”申群林介绍,新项目不仅仅是产能扩充,更是凤生纸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步,实现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运营高度信息化,提升生产效率。相比传统的生产线,员工人均产值有望翻番。
其实,凤生纸业的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早已在路上。
热电中控平台
在凤生纸业的中央控制室,宽大的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各车间的生产运行情况。轻点鼠标,14条生产线的进料出料、各类设备的运行状态尽在掌控之中。公司近年来陆续投入人力财力打造数字化管控平台,采用了MES、ERP、PIMS等先进系统,实现了对生产运营的科学控制调度和在线大数据管理。这只是数字化改造的第一期,第二期将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造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不折不扣的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传统产业同样会焕发新的生机。”申群林感慨。
“以竹代塑”科技创新支撑绿色发展
自1999年成立以来,凤生纸业始终聚焦竹浆造纸领域,现有年产能为制浆15万吨、造纸18万吨、分切加工9万吨。竹浆产量位居全国前五,西南地区原纸单体产能第一,已形成竹浆生活用纸全产业链。
2023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等行动目标。而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15万吨特种纸技改项目,瞄准的正是食品、医疗等行业的包装用纸,将在相当程度上实现对塑料包装的替代。
凤生纸业又踏准了节奏。
竹片洗涤筛选
在凤生纸业研发部的材料实验室,工作人员张良辉正在电子显微镜前对试验产品的竹纤维形态进行分析,为开发新产品提供技术支持。
凤生纸业研发部副部长车南新认为,“以竹代塑”关键在于科技创新。相比塑料,竹子加工性能受限。比如,需要降低木质素含量,使木质素的基本组织更易与纤维剥离,制成竹浆进行再加工。攻克技术难题,才能实现绿色化发展。
《行动计划》将科技创新提升列为重点行动之一。提出组织“以竹代塑”相关科研攻关,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及重大装备;支持企业在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丰富“以竹代塑”新技术、新产品。
生产车间
早在2018年,该公司就与陕西科技大学、中国轻工业成都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等专业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组建乐山市竹基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筹建陕西科技大学博士后工作站,为企业技术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公司技术研发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4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涵盖了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等多个领域。
“西南地区丰富的竹资源,‘以竹代塑’战略的绿色化发展契机,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给企业带来强劲动力。”凤生纸业董事长杨朝林透露,下一个30万吨的项目已经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