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人有生老病死,企业也有立破兴衰。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接山镇的山东德广工贸有限公司,本是一家被宣判“死刑”的造纸企业,然而,在地方法院、政府和破产管理人组成的“企业医疗队”接力救治之下,这家企业在这个春天终于活了过来——
小叉车繁忙穿梭院中,将原料纸浆送入生产车间,两台改造升级的造纸设备全速运转,生活用纸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随后被打包装上长途运输车,发往青岛、潍坊等地,经过二次加工后出口至海外。
只有曾经见识过它破落的人,才知道这片厂区今天的模样多么来之不易。
“由于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造成资金链断裂,公司于2019年彻底停产。当时,公司背负2个多亿的债务,负债率达到336.92%。”东平县人民法院工作人员介绍,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债权人向东平县人民法院提出对其进行破产清算的申请。
“我们在履行清算职责时,发现债务人拥有完整的纸张生产资质,一旦破产清算,资质也将随之消失。”执行清算事务的山东东岳联合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张峰和团队成员在认真分析研判后,认为债务人若破产清算将是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2022年3月17日,破产管理人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
“一旦重整成功,最直接的好处便是能保住110多名职工的岗位,这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接山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自此,一场小微企业的“复活接力赛”正式拉开帷幕。
“由破产清算转为破产重整,我们也是头一回经历,各方都在摸索学习中打‘配合战’。”东平县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回忆,经过反复研讨,最终确定积极尝试在破产清算中植入预重整前置机制,“如果发现重整成功的几率较低,可以继续选择破产清算程序,给企业留下较大的回旋余地。”
破产管理人在植入预重整机制的基础上,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最终,泰安市永强商贸有限公司成为首要选择,负责人姜强20世纪90年代从原泰安造纸厂离职后下海经商,符合设想中的重整投资人条件。
随着泰安市永强商贸有限公司出资1350万,获得了重整后债务人100%的股权,全额清偿职工工资、社保等职工债权,全额清偿所欠税款,按比例清偿普通债权人债务,仅用时3个月,德广工贸破产重整结案。
“如果把德广工贸比作重症患者,那么完成破产重整就相当于企业走出了ICU,后续还有相当长的治疗恢复期。”山东德广工贸有限公司新的投资人姜强从接下企业那一刻,便与爱人吃住在了厂区。“好在这条拓荒路上,有地方政府、县法院、破产管理人与企业陪跑助力,让我们走得更稳。”姜强说。
东平县人民法院和接山镇政府深入推行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当好企业“店小二”,帮助德广工贸解决在破产重整后遇到的问题,在设备手续办理、厂房维修、信用恢复、用工招工、协调与驻地村的关系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帮助企业顺利开工生产。
姜强盘点着德广工贸从满目荒芜到机器轰鸣的变化,既深怀感慨又满怀希望。“目前,两台机器全部达产,预计全年生活用纸原纸产量将突破2万吨,实现销售额1.5亿,利润1000万,利税150万。”他说。
德广工贸实现破产清算转破产重整并顺利复工复产,案件因其创新性和典型意义,成功入选当年山东法院十大典型案例,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借鉴。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负责人介绍,全市法院不断完善破产审判工作机制,畅通危困企业退出、重生渠道,2023年共审结破产案件40件,盘活资产30亿余,释放土地2073亩,安置职工3369人,促进企业优胜劣汰,推动市场要素高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