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锦宝石集团生产车间,一条宽5.1米的流水线上,经过烘干、压光、卷取等工序,一张张黄褐色的包装原纸源源不断下线。
作为柏乡县龙头企业,锦宝石集团深耕造纸业20多年,其拳头产品高强瓦楞原纸、箱板原纸等畅销全国,用户不乏格力、蒙牛、君乐宝等知名企业。2022年,该集团上缴税金4500余万,位居全县前列。
在传统造纸企业因环保压力屡遭关停的背景下,锦宝石集团为何能不断发展壮大?近日,记者走进柏乡县,寻找答案。
“造纸业曾是柏乡县的主导产业,鼎盛时全县拥有大大小小的造纸企业七八十家。当时制作工艺简单粗放,以麦草、秸秆等生料为原料,制浆过程中大量添加化学制剂,极易造成污染。”在集团厂区,记者见到河北锦宝石集团董事长董香文,听她讲述企业转型之路。
时光回溯到2008年。为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柏乡县决定关停排放不达标企业。造纸企业首当其冲,当年锐减至10家。锦宝石集团与同行们面临生死考验。
如何逆境突围、绝地重生?董香文把希望寄托在废旧资源再利用上,在全县率先推动造纸“生改熟”改革。
“所谓‘生改熟’,就是造纸原料舍弃麦草、秸秆等生料,改用废旧纸箱等熟料。”董香文介绍,采用熟料造纸,不仅避免了化学制剂添加,而且每吨原纸耗水由70吨降到1.5吨。一项工艺革新,使造纸业的高污染、高耗水问题迎刃而解。
变革需要勇气。在同行们对造纸业前景深感迷茫时,董香文斥资2000余万,几乎掏空家底,购置了“生改熟”所需的低能耗、大宽幅、高车速造纸设备。
踏着节能降耗的时代鼓点,锦宝石集团的投资获得丰厚回报。
2008年,该集团回收废旧纸箱10万余吨,不仅解决了造纸原料问题,还帮助社会拓宽了废旧纸品回收利用渠道。昔日的污染大户摇身变为资源循环利用标兵。同时,熟料与生料相比,具有产出比高、韧性强等优点,为生产高端产品提供了条件。锦宝石集团乘势而上,研发推出了更薄、性能更优的新产品,次年集团总产值实现翻番。
尝到了资源循环利用的甜头,董香文更坚定了“废”中取宝、“旧”里淘金的信心。
如果说“生改熟”是被动改革图存,推动废水、废料循环利用,则是主动节本增效。
造纸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需先处理、后排放,既要付出高昂治理成本,又会带来水资源浪费。如何在废水循环利用上做文章?2016年,锦宝石集团引进荷兰帕克公司厌氧水净化设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改创新,使废水通过化学反应分离出沼气等可燃气体,达到净化水体和获取燃气的双重效果。
经过不懈努力,2017年,锦宝石集团的工业废水实现100%循环利用。同时,废水处理中产生的沼气,通过低氮锅炉焚烧生成工业蒸汽,并入管网后直接用于生产。“仅此两项,每年可节约成本1000余万。”董香文自豪地说。
以前弃若敝屣、现在视如珍宝的,还有大量固体废料。“原来造纸过程中遗留的废旧塑料等固废,会被当地炼油加工企业回收利用。然而,随着相关企业因环保政策被严格限制,这些固废无处可去,在厂区内堆积如山,成为一大难题。”董香文告诉记者。
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2019年,经柏乡县政府牵线搭桥,董香文联系上了重庆钢铁集团设计院专家。专家实地调研后给出建议:将固废与生活垃圾按科学配比焚烧,不但能解决处理难题,还能把焚烧产生的蒸汽用于工业生产。
当时,国内没有工业固废焚烧处理的成熟经验,董香文几经辗转,找到山东一家特种锅炉公司,合作打造了一款特制焚烧炉。据介绍,这是国内首个以工业固废和生活垃圾为燃料的焚烧炉。目前,锦宝石集团两台焚烧炉常态运行,年产蒸汽80余万吨,可替代燃煤16万吨,不仅降低了环境污染,还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
思路一变天地宽。一度走在生死边缘的锦宝石集团,正在焕发新气象。
采访结束后,记者走在厂区,看到新生产线建设现场塔吊林立,车辆穿梭。董香文指着即将完工的厂房告诉记者,新生产线全部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智能化、数字化装备,投产后每年将为集团增创产值25亿。
责任编辑: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