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纸业资讯国内动态正文

中国油纸伞人“触网记”:互联网让年轻人爱上非遗

发布日期:2019-12-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伞骨必须来自同一个竹筒,锯下来的竹子要在水里泡上六个月,避免虫蛀……”在浙江杭州富阳区导岭村的一幢独立小楼内,闻士善正熟练地在镜头前展示制作油纸伞的步骤。他是油纸伞艺人,也是浙江省级非遗传承人和中国油纸伞标准制定者。

富阳纸伞起源于中国清末民初,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曾行销江南各地。20世纪70年代起,受钢骨布伞的市场冲击,当地油纸伞产业开始没落。年轻人纷纷外出工作,仅留下村中老人继续生活于此。

“手艺人有市场才有活路,有活路手艺才能传下去。”闻士善坦言,迫于生计其也曾转行放弃做伞去制笔厂工作,但看着父辈传下来的手艺日渐没落心中不是滋味。“父亲是富阳制作油纸伞的手工匠人,小时候我常看到,他在暗红色的伞面、笨重的伞柄下俯身制伞的背影,油纸伞承载了许多江南人的儿时记忆。”

凭着这份难以割舍的情感,闻士善重新拾起父亲的老行当——油纸伞制作,“一支竹子,经过水浸六个月、机器和手工的打磨、走针穿线等106道工序,才能成为一把散发着桐油味的油纸伞。”

如何将技艺传承?闻士善深知,只有打开一定的销售市场,才能保证油纸伞的制作手工艺不失传。2018年底,“爱赶时髦”的闻士善开通了名为“闻叔的伞”的某互联网平台账号,将制作油纸伞的过程在网上分享。令其没有想到的是,相关短视频很快受到非遗爱好者和油纸伞爱好者的关注,纷纷根据短视频链接下单购买。仅卖伞首月,销售额便达10万人民币。

谈起“触网”的经历,闻士善笑称,“我们村里,我是第一个装电话、拉网线的人。2003年,我学年轻人用翻译软件把中文转为日语,把中国的油纸伞发到电商网站上,那时开始日本的订单络绎不绝。如今,年轻人都喜欢看短视频,所以我又开始追赶他们的脚步。”

“触网”尝试没有让闻士善失望。截至目前,其创作的短视频累计获得908.5万的点赞量和81.8万的粉丝量,助力油纸伞这项非遗再次重回民众视线。

“自我学做油纸伞30年来,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关心过这项技艺,互联网改变了非遗手艺人的生活,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非遗、爱上非遗。随着短视频的传播,社会各界对油纸伞技艺越来越重视,不少高校也想让我长期开课。”闻士善坦言,百万点赞量对于他而言,比卖出百万把油纸伞更高兴,“一条视频有一百个人看到,就有一百个人了解了非遗技艺,那我的努力就没有白费。”

一部手机,一段视频。中国非遗技艺与互联网短视频的“联姻”,正使非遗传承变得更加鲜活动人。

责任编辑:王磊

稿件反馈 

中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该文章系转载,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如有漏登相关信息或不妥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网友评论
 
 
最新纸业资讯
访谈
纸业资讯排行
最新求购
南京中纸网资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0 苏ICP备10216876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20501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716号
视频号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