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纸业聚焦纸业聚焦正文

古老的传统手工艺—石桥古法造纸

发布日期:2018-09-28

前言:老祖宗的造纸术里,有安徽的宣纸,江西连四纸,四川的竹纸,还有云南纳西族、傣族的白地东巴纸;藏族人以藏药、茶树、沉香等制成的藏纸;新疆维吾尔族的桑皮纸;还有非常出名的贵州皮纸,用竹和楮树皮制作,尤以贵阳市(布依族)香纸沟、贞丰县小屯和丹寨县石桥(苗族)的制作技艺最为杰出。这其中,石桥的造纸最有趣,在一个大大的溶洞里。

石桥村位于丹寨县北部,南皋河如玉带一般弯弯曲曲由大簸箕苗寨流来,在石桥苗寨拐了一个“S”型大弯,自古以来,石桥苗寨就有用树皮造纸的历史,世世代代沿袭着古法造纸技艺。

石桥村以传承古老的造纸术而闻名天下,有上千年历史,以生产白天皮纸和彩纸为主,因传统工艺保留完好,被誉为“中国国纸之乡”。

石桥周围喀斯特山地盛产构树,构树皮为造纸提供绝佳原材料,夏季正是削取构皮麻的最佳时节。

石桥古法造纸工艺复杂,构皮麻削取后刮去外层晒干后经水沤、浆灰、煮料、河沤、地灰蒸、漂洗、选料、碓料、袋洗等工序变成棉絮状。

将棉絮纸浆兑水按一定的比例添加滑药,搅拌均匀。

纸张成型的第一关键环节就是捞纸,手工捞纸讲究的是精细,捞纸师傅听水的声音,感知竹帘晃动的韵律,均匀附着着纸浆的竹帘浮出水面,就形成了一张湿漉漉的纸。

捞纸用的纸帘用细如发丝的细篾编织而成。

成百上千万次的实践中,捞纸工将手打造成了一杆秤,养成了误差极小的手感。

走进石桥村,几乎家家都有古法造纸的作坊。

村里最“资深”的作坊,不是谁家的老房旧院,而是一处纵深不知其底的天然溶洞和另一处天然的岩壁。

大岩脚就是那处天然岩壁,终年有泉水流出,村民利用这得天独厚的资源在这里造纸已有一千多年。

溶洞外余安高速穿行而过,洞内冬暖夏凉,泉水不断,为造纸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在纸浆中添加植物的茎叶,制作花草工艺纸。

湿润的白皮纸被放平压实,缓缓挤出水分,然后纸的命运就交给了晒纸的工匠。古代的日光烘晒,现在已经换成了在室内用加热了的焙来烘干。又薄又湿的纸,是靠晒纸工一刷一刷地定在加热的焙面上。

晒纸工奋臂挥舞毛刷,手法干脆利落,连贯流畅,如行云流水一般,每一刷的走向都稳稳当当,薄薄的纸上,刷子从上面划过,就像踏雪无痕一样。

纸烘干后,一张张小心翼翼揭下来。

石桥老街有很多造纸作坊,大家都管这里叫纸街,每当天晴,纸街就会摆满晾纸的纸架。

古老的造纸技艺吸引了无数的海内外游客。

石桥天然的环境优势和沿袭千年的严谨法式,再加上历代工匠的勤勉执着,让天工与妙手合成出这难得的尚品。

石桥主要以生产白皮纸为主,还有部份工艺纸和彩纸。

夜幕降临,纸街恢复了应有的宁静。匠心留千古,传承永延续,和许多传统技艺一样,石桥古法造纸也面临传承的困惑,现在造纸不挣钱,年轻人觉得辛苦都不愿意从事这个行当,纷纷到外打工,留下来的越来越少,只有一些年龄偏大的。因纸而兴的石桥,还有赖以生存的千年造纸技艺能否延续辉煌?也许时光深处会有答案。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如有漏登相关信息或不妥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网友评论
 
 
南京中纸网资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0 苏ICP备10216876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20501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716号
视频号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