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表层和深层分析了过度包装印刷产生的原因。首先站在卖方、买方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了过度包装产生的表层原因;其次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深层次分析了过度包装产生的原因。今天,中国纸业网编辑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相关内容。
过度包装是包装价值和被包装产品的价值失衡的体现,是对包装的附加值和其所带来的晕轮效应的过分强调和盲目追求所致。
一、过度包装产生的表层原因
1、从卖方看,商家受利益驱使过分夸大了包装的促销作用。现代市场营销学已经把包装作为整体产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具体作用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对商品的保护作用,这是包装的基本功能。其次,包装能对商家和消费者进行宣传推介、使用指导并树立品牌形象从而引导、吸引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发生。下面以过度包装最为泛滥的保健品行业为例,说明过度包装产生的原因。中国东北吉林省盛产人参,十几年前参加广交会,是以30公斤的包装参展。后来,改为5公斤小包装,每公斤售价提高了30%。保健品商家把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在外包装上,每根人参腰间系一红锦绳,加一锦盒包装,售价就要翻几倍;把人参切片,贴在一个泡沫盒上,并开一个透明窗口;更有的企业把人参磨成粉,装进胶囊,几粒胶囊封塑在一板,然后装进一个小纸盒,再然后几个小纸盒装进一个大锦盒,最后大锦盒装进一个锦袋,这才包装完毕,价格自然翻了若干倍,而消费者实际得到的商品价值只占价格的一小部分,而企业获得了巨额利润。在巨额利润的吸引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包装上互相攀比,做足表面工作。
2、从买方的角度看,居民消费社会性、非理性导致过度包装。
消费行为具有社会性,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仅看产品的价格、质量、功能,而且有意无意地关注商品的包装。同样的商品消费者取舍的关键因素就是包装。一个设计美观的包装能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要、体现消费者的社会阶层、增加自己对所在阶层的归属感。如果购买的商品是礼品,包装就显得更加重要。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钱进认为,“过度包装”在我国有其特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东方文化较西方文化更看重礼尚往来的形式。价值昂贵的保健品需要有体面一点的包装衬托其高贵.显示送礼的气派,所以“腹内空空”豪华包装的保健品比起简装的保健品更有市场,所以礼品市场成为了过度包装的“重灾区”。
3、从社会的角度看,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信用经济。过度包装是企业的失信行为。在经济利益诱惑下,许多企业选择了过度包装,这种失信行为使失信者迅速成为暴发户,其结果是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过度包装现象。如果一个社会缺乏相应的诚信法律体系的规范,缺乏失信处罚机制,使失信者得不到惩戒,反而获得比公平收益更高的失信收益,必然会导致失信行为泛滥、社会信用状况恶化、市场秩序混乱等严重后果。
二、过度包装产生的深层原因
1、包装的市场失灵
正常运行的市场通常是资源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用途上配置的有效机制。然而市场的正常运行要求具有若干条件,其中包括:所有的资源必须进入市场,由供求来决定其价格;完全竞争;人类行为没有明显的外部效应;公共产品数量不多;短期行为、不确定性和不可逆决策不存在,如果这些条件不能满足,市场就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市场就不能有效地调节价格,出现市场失灵。在过度包装的问题上,根据经济学上有关成本和收益理论,我认为主要有以下情况:
(1)包装生产的外部性外部效应概念最早由马歇尔提出,是指当一种消费或生产活动不通过市场价格对其他消费或生产活动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又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时,就产生外部性。它表明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
外部效应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不一致,导致实际价格不同于最优价格。外部效应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好的外部效应的例子是,一些对环境有污染的产品由于外包装的存在,客观上减少了环境污染的可能性;但过度包装问题带来的是更多负的外部效应,一是包装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同时生产包装材料也会产生环境污染,企业在生产中所产生的污染不仅给该企业自身带来额外成本,还对企业周边的环境造成破坏,给整个社会都带来了更多的额外成本;另外,大量的废弃的包装物污染环境的同时也加大了社会处理垃圾的成本。过度包装问题加大了全社会的成本,但涉及包装的企业不承担这一成本,他们没有动力考虑这一成本。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是会对全社会带来好处,但企业为什么要这样做?涉及包装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也不允许企业单独承担这部分成本,只有所有企业都承担这种成本,单一的企业才不会在市场竞争中失败。
市场机制能否自然地产生以上结果呢?答案是不能。因为环境成本在市场关系之外,起源于技术关系。有效市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经济主体通过他们对价格的影响相互发生联系,技术关系被排除在外。在我国的包装工业发展中,由于不计环境成本,一些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包装产品成本较低,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价格优势,而绿色包装产品则普遍价格较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绿色包装虽有良好的前景,但现阶段还无法占据市场主流。
(2)包装消费的外部性
包装消费行为同样存在外部性的问题。消费的正外部性,指个人或集体的消费行为亲和环境、友善环境的一种特性。比如,人们购买、消费适量包装、绿色包装的产品,对保护资源和环境产生促进效应。消费的负外部性,是指个人或集体的消费行为危害环境、危及他人的特性。具体表现为:消费、使用或处置产品时损坏环境、耗费过多的资源。白色污染、垃圾围城,都与消费不当有关。消费包装过度、产品标准过高或使用寿命过短的产品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由于消费支出(成本)反映的不完全,消费的负外部性将鼓励消费更多的物品,因而滋生和诱发了诸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以塑料袋的消费为例,塑料包装制品的价格一般都不包含治理费,因此一方面消费者大量使用塑料袋、购买过度包装的产品,另一方面拒绝购买将包装真实成本记人价格的产品。事实上,如果考虑消费者的买方势力及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上述外部性可能更严重。就环境外部经济性而言,若投入资源过少,使得产出偏少和价格偏高,而其他企业(行业)的资源投入则过多,最后使整个经济系统偏离资源最佳配置或出现低效率状态,同样也会出现包装行业的“市场失灵”的问题。
2、政府失灵
在存在外部效应的情况下,只有由政府出面,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加以改进。如果没有政府干预和公众参与,督促企业实现“外部费用内部化”,他人和社会就要蒙受损失。为了解决“市场失灵”,政府往往通过各种行政手段来干预市场对资源的自发配置,但政府的作用不是万能的,而是有一定的约束条件。对环境等公共产品的选择和供给,在决策机制上必须有合理的程序。也就是说,由于政府等社会代表直接决策公共品的生产,那么,政府对于公共品的安排应有科学决策,政府干预必须兼顾公平和效率两个方面,当政府对“市场失灵”引起的问题进行干预或补救时,如果政府的政策或行动不足或者过分,破坏了公平与效率,也会引起“政府失灵”。
(1)政府失灵的表现形式
政府干预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于政策失灵和管理失灵。政策失灵主要表现为政策决策的失误,即政府并没有市场那么有效。例如我国政策鼓励产品的包装成本降低,结果导致塑料包装物的大量使用.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高污染的包装企业落户我国,这都是政策失灵的体现。而管理失灵主要在于管理成本的存在,有时甚至超过市场失灵造成的损失等。政府在进行干预时,必须支付决策成本和监督成本,这一成本由于信息上的不对称,往往会很高。在存在外部性包装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政府进行干预,消除一种外部性所需的治理成本,有时大于干预之后所获得的社会收益,这就出现了管理失灵。
(2)包装市场政府失灵的具体原因
为解决“市场失灵”,我们国家也制定了各种相关政策,限制某些严重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包装材料的使用和包装产品的生产、销售,并对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加大了管理力度,但收效甚微。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副秘书长车相福认为,有四个因素影响我国绿色包装工业发展:①投资结构失调。废弃包装处理项目极少进入规划管理和投资者的“盘子”。②绿色包装后期产业内容没有纳入国家规划。③ 国家没有对包装环保项目明确投资和税收等优惠政策,无法吸引大规模民间投资。④科技投入不足,民间和社会投入无法满足需求.